保险板块涨幅引领市场。
4月27日,保险板块大涨近9%,在申万二级行业分类中涨幅居首位。其中,中国平安A股全天成交额超百亿元,收盘封住涨停板,成为该公司上市以来的第10次涨停。这距离其上一次涨停已近8年时间,总市值也超过9000亿元。
近8年来首次涨停
(资料图片)
截至27日收盘,保险(申万二级分类)大涨8.99%。中国平安收涨10.00%,新华保险收涨6.87%,中国太保收涨6.66%,中国人寿收涨6.45%,中国人保收涨4.64%,天茂集团收涨3.77%。
其中,中国平安A股全天成交额约127亿元,主力净流入约23.82亿元,收盘后其总市值约为920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平安近8年来首次涨停。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中国平安上市以来共有10次涨停,上一次涨停是在2015年8月27日。
一季度净利润大涨近五成
中国平安26日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413.8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3.52亿元,同比增长48.9%;年化营运ROE达18.8%;总资产约为11.29万亿元。
坚定实施“4渠道+3产品”战略,中国平安寿险改革成效逐步显现,业务经营发展稳健。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8.8%至137.02亿元,其中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社区网格渠道均同比正增长;寿险与健康险业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9.71亿元,同比增长104.5%;平安寿险保费收入1717.67亿元,同比增长5.6%,经营态势持续向好。
财产保险业务服务收入稳健增长,业务品质保持良好。2023年第一季度,平安产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763.12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23亿元,同比增长45.9%。平安产险通过强化业务管理与风险筛选,整体承保综合成本率保持在98.7%的水平。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3.1%,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3.3%。截至2023年3月31日,该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4.4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1%。该公司持续优化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积极配置国债、地方政府债等长久期资产,使得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久期匹配进一步优化。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研究团队认为,在当前居民持续旺盛的理财类险种购买需求以及2022年第二季度低基数等影响下,预计保险行业在2023年第二季度的保费数据仍将取得超越市场的表现,继续推荐保险板块,尤其是寿险改革初现成效的保险公司。
新准则有利于利润和净资产释放
上市保险公司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2017年3月《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下称“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和2020年12月《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下称“新保险合同准则”)两个新准则。
因此,中国平安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是两个新准则实施后,上市保险公司首份“新”财报。中国平安早在2018年就开始率先执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一季度新执行新保险合同准则。
从中国平安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来看,采用新保险合同准则后,该公司对2022年财务数据进行了重塑,其中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相关会计科目出现积极变化。
中国平安经过重塑后的2022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257.58亿元,重塑前为206.58亿元,增长24.69%;2022年末归母净资产重塑后由8586.75亿元小幅上调至8691.91亿元。东吴证券非银研究团队认为,新准则有利于利润和净资产释放。
银保监会26日表示,从2023年一季度情况看,实施两个新准则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基本保持稳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化不大;从利润表看,实施两个新准则对保险公司营业收入影响相对较大,但利润总体实现正增长。
银保监会进一步表示,营业收入受到影响主要是由于原准则下保费收款一次性全额确认为收入,新准则下保费收款在整个保险期间逐期确认收入。例如10年期趸交保险产品,原准则下一次性确认收入,新准则下在10年内分期确认收入。10年期期交保险产品,交费期限为3年,原准则下在每年交费时确认收入,新准则下10年内分期确认收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